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回到明朝当太后 > 56、太上回朝(一)

56、太上回朝(一)(第2/4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。历史上,紫禁城因雷击起火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,如果太上皇居住的宫殿也被雷劈一下,是不是他会老实很多?可是怎么把雷引过去呢?她想到了避雷针,就算毕业这么多年,她大抵还是记得避雷针,就是利用金属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,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,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。</p>

    雷雨天要远离金属这在后代是人尽皆知的常识,残存不多的物理知识也告诉她,金属有导电作用。那么,如果在太上皇寝宫的屋顶上安放金属物件,却不接引线,能不能把雷电引下来?</p>

    这个念头在她头脑里盘桓了几个月,让她一度嗤笑自己的阴险卑鄙,但想到已经故世的儿子和不可知的未来,她终究下定了决心。</p>

    但她没有告诉景帝自己的打算,害怕他知道自己最不堪的一面。</p>

    负责做这件事的人是工部员外郎蒯祥,但总负责人是太监阮安。</p>

    这两个人都是建筑业的杠把子。</p>

    蒯祥在后代名声很广,现在更是名躁当时。他出生木工世家,父亲蒯富营造紫禁城,是公认的木工首;他青出于蓝,参与并主持紫禁城、承天门、长陵、献陵、裕陵、西苑、隆福寺建造,被太宗称为蒯鲁班,从营缮所丞做到工部侍郎,德高望重。</p>

    阮安的成就其实不弱于蒯祥,更难得的是,他不仅是出色的建筑师,而且是杰出的水利工程师。阮安是交趾人,永乐年间英国公张辅征伐越南时带回来送进宫。他有巧思,太宗年间营建北京城池、宫殿及百司府廨。无需查阅资料,只凭实地观测和思考,所制订的方案就完全能达要求,而工部官员只需执行就可以了。正统初,他负责修建京城九门城楼,从此北京才真正有了巍巍帝都气象。随后,他主持三大殿的重建工程,通济河的疏浚工程,固安河河堤加固工程,北京城墙的包砖改造工程,此外,他还参与治理杨村河;历史上,他在奉景帝圣旨前往主持张秋河的治理工程的路上去世。</p>

    阮安真正令人敬重的是名利脚下踩的担当。这样的工程背后,可想而知其中的利益,只要稍微手松一点,就足够几代人用了,然而他去世的时候,囊无十金,可令天下诗书君子汗颜!</p>

    史家评价:清介善谋,尤长于工作之事。北京城池、九门、两宫、三殿、五府、六部及塞杨村驿诸河,凡语诸役,一受成算而已。后为治张秋河道卒,平生赐予,悉上之。</p>

    阉宦辈中,有真君子。</p>

    既然是太监,景帝能吩咐,汪舜华也能当面吩咐几句,当然,她想的是怎么才能正大光明的把金属构件放上去——现在屋檐上放的可都是琉璃构件!</p>

    于是汪舜华问阮安,有没有什么防雷避雷的好办法?紫禁城都因此过了火,不能让太上皇住的不安心,何况,国家财政也紧张,经不住折腾!</p>

    阮安也觉得很头疼,只能磕头下去想办法。</p>

    结果没两天很高兴的回复——找到办法了:他们在唐代《炙毂子》中翻到这样一个故事: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,一位巫师建议,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,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。</p>

    铜瓦?</p>

    汪舜华大喜,铜的导电性不知道怎么样,但既然是金属,应该是不错的,于是吩咐在重华宫的屋脊正中安放一对鱼尾铜瓦。</p>

    阮安等人下去办事了。</p>

    和历史上一样,八月初七,太上皇正是从也先老营动身;两天后,景帝得到消息,命礼部准备迎接朝见太上皇的礼仪,同时下令兵部及各营总兵官严整军马,防备不虞。事实上,就在前天,瓦剌军马入寇辽东,双方展开激烈交战。</p>

    礼部尚书胡濙很快提出方案:本部遣堂上官一人,至龙虎台;锦衣卫遣指挥二人,并官校执丹陛,驾辇轿至居庸关;各衙门分官至土城外,总兵等官至教场门迎接行礼。太上皇帝车驾自安定门入,进东安门于东,上北门南面坐;皇帝出见毕,文武百官朝见,行五拜三叩头礼;太上皇帝自东上南门入南城大内,诏从之。</p>

    景帝想了想,还是不够隆重,让阁臣商辂带礼部左侍郎储懋、锦衣卫指挥佥事宗铎领法驾至宣府,刘敬领丹陛驾至安定门内;皇帝自备大驾至安定门外,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等衙门分官至龙虎台,文武百官并监生、顺天府耆老、生员人等至土城外迎接行礼;仍命安远侯柳溥率领马步官军沿途迎接,给神铳、毛马、响铃等件。</p>

    此外,当天在奉天殿设大宴,为太上皇接风洗尘,两宫太后,钱皇后、汪皇后参加;然后帝后亲送太上皇及家眷回东宫。<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